SaaS 工具

/

Web Design

Seeker

針對 Facebook 粉絲專頁提供整合功能的行銷工具,

包含互動粉絲名單分析、粉絲標籤分眾功能、簡易聊天機器人、廣告建議等。

專案背景

Seeker 為從零起步的產品,經歷前期的 Design Sprint 凝聚公司成員的產品共識,並產生最初始的產品原型來對粉專經營者進行訪談。同時透過投遞臉書廣告,以不同的價值敘述來驗證產品核心是否符合市場所需。後續產品的功能開發、年度目標等規劃,皆定期邀請使用者來進行原型功能測試,對產品的登陸頁面、介面操作等細節迭代改善。

公司

Yoctol.ai

角色

UI Designer

年份

2019 - 2021

2 產品中的挑戰與學習

Design Sprint

產品從零開始:聚焦團隊夥伴對商業模式的想像​​​​​​​

Seeker 一開始的命題相當模糊,執行長僅丟出:「希望是一套所有臉書行銷人員都可以使用的工具」,當時由 PM 主責帶領 Design Sprint,設計師 (我) 負責虛構的原型製作,邀請所有團隊夥伴一起參與,從 How Might We 開始聚焦這個產品題目,並經過 Crazy 8's 以及 投票熱點 來搜集大家對這個題目可能產生的商業模式。

所有團隊夥伴在 Crazy 8's 快速描繪各自想像,在極短時間內丟出各種天馬行空想法。

透過投票熱點找出商業模式的共識。

設定假設與驗證

透過 A/B Testing :與粉專經營者實際談測試

在初步確認團隊的共識後,我們先提出了一些假設,例如:找出成長關鍵的貼文、時間點,對行銷人員很有幫助;將粉專粉絲更智慧的分階、貼標有助於後續廣告應用等... 接著製作了不同樣式可供訪談的網頁原型,實際讓粉專經營者或小編來瀏覽、操作,觀察哪一種類型的內容更吸引他們使用,進而確立商業模式的可行性。

透過不同的原型內容,包括從 Landing Page 進入到操作介面,與粉專經營者實際訪談哪種服務更具吸引力。

投放廣告進行測試

與社群行銷合作:藉由臉書廣告來接觸不同受眾

在原型訪談後,能夠歸結出粉專經營者所在意的功能,以「成為有效的顧客關係管理工具,讓使用者可以更清楚掌握專頁上的粉絲資訊,進而提高觸及率及互動率」作為產品核心起點,進而開始規劃:使用者流程、顧客旅程、產品名稱、Slogan、i18n 多國語言等...,並且在產品上線前,也透過臉書、Google廣告投遞,持續測試不同受眾對廣告的興趣度、以及哪一種文案內容能夠觸及更多的消費者、獲得更多互動等等。

透過臉書行銷廣告,快速測哪些受眾對該產品感興趣,例如零售商或者美妝產業,以及哪一種內容可以獲得更多的互動、觸及數。

產品上線後的迭代過程

當產品上線後即進到相對穩定的開發循環,不同階段蒐集到的使用者需求會逐漸使 Product Backlog 變得豐富,在每半年到一年間會由 PM 發起新的目標計畫,並在規劃任何新功能時透皆過以下流程「 User Journey Map → Wireframe → Prototype → User Interview →  UI Spec & PRD Spec 」,用以驗證新功能是否符合使用者期待, 最後再將設計檔案 Handoff 給工程師進行開發。